八月的台州,充盈着盎然的绿色生命力
毗邻城市,那藏在山海之间的美丽乡村,如月光下的渔光曲一般,打捞起一段盛夏光年,宛若一个铺展在大自然之间的画轴,有着看不尽的风景,有着道不尽的风情,绵延的苍山,摇曳的林木,朴素相连的农舍,定格在“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大画轴,焕发新的生机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洁净美是第一大前提
随着农村垃圾分类处理的不断纵深发展推进,台州市拉高标杆、争先进位,裂变发展、赶超跨越,市县联动,打造出独具本土特色的台州经验。在全省率先提出至2017年底基本实现全市建制村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简称“三化”)处理全覆盖目标,并且着力构建减量化工作机制,因地制宜探索多元化处理模式,努力实现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多措并举,铿锵前行,助力美丽乡村建设,为打造“山海水城、和合圣地、制造之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积蓄了新的发展势能
创新机制 全民共塑美丽乡村
好的规划设计,让垃圾分类处理有章可循,其中更少不了老百姓的广泛参与。为了扎实有效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三化”处理,台州各地多措并举,创新工作制度和方法,更好地引领当地老百姓投入到垃圾分类的绿色行动中,从改变观念入手,引导农村新的生活方式的改善,努力营造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相较于城市,农村是一个更讲究人情的社会, 比学赶超 氛围很浓厚,因此以党员干部为联结点的网格化管理,能够很好地带动乡民们一起响应号召,参与到垃圾分类处理的行动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台州市农办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网格化管理,让垃圾分类处理真正落到实处、落到个人。首先,台州市从乡镇(街道)层面,根据工作片区划分,专门落实分管领导挂钩联系辖区村生活垃圾分类“三化”处理;其次,村级层面,按每10~15户为一网格单元,建立网格小组,明确专人担任网格长,由网格长负责监督农户实施,形成联系分管领导—村干部—网格长—农户的梯级监督体系。以此,层层开展业务培训,切实提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处理的管理水平和分类质量。譬如,路桥区蓬街镇尚家村就通过实施“党员清单”制度,有序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村党支部严格落实支部主体责任,将工作合理分工到29名党支部每位成员身上,确保垃圾分类桶、垃圾分类处理场等已投用的各类村级公用基础设施有党员包干、跟踪、维护,形成党员参与、群众响应的和谐氛围,全民共同建设幸福美好家园。
与此同时,实行“源头追溯”工作法,进一步保障制度的实施。对分发给农户的垃圾袋或垃圾桶逐一进行编号,保洁员在收集过程中,详细检查农户源头垃圾分类情况,对于分类不科学或不彻底的,按照编号,追溯相应农户,并对其进行分类说明讲解和评价计分,切实提升分类的质量和标准。
“正因为源头可追溯,才能监督老百姓严格遵守相关规定,而这只是源头入手的第一步而已,我们还采用了 二次四分 工作法,通过 农户+村保洁员(分拣员) 的分类模式,先粗分、后细分,以更好地进行垃圾分类处理。一次分拣在农户源头将垃圾分成可腐烂垃圾和不可腐烂垃圾,分类投放进家家户户配置的两格式垃圾桶;二次分拣由村卫生保洁员或分拣员对一次分拣不到位的农户进行修正,同时将不可腐烂垃圾分拣为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其中可腐烂垃圾就地就近进行沤肥返田,可回收垃圾进行资源化利用,有毒有害作无害化处理,其他垃圾可作填埋等处理。”台州市农办相关工作人员解释道。
全程追踪、全程跟进,每一个环节都不容懈怠,台州上下齐心一致、戮力共为,让垃圾分类处理更加科学而高效。
同时,树立农村垃圾分类从娃娃抓起、从孩子抓起的理念,广泛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通过学生影响家庭、通过家庭影响社会,凝聚全社会共识。并且,充分发挥民间社团作用,结合妇女群体社会地位和家庭角色的特殊性,切实让家庭主妇引领绿色、低碳、环保生活理念,发挥家庭主妇参与垃圾分类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譬如,在三门县沙柳街道曼岙村,村干部和党员纷纷登门入户宣传、村里大屏幕宣传跟进、文化行动相引导,通过“携手垃圾分类、共创美丽家庭”等主题活动的开展,越来越多村民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渐形成了为社会承担一份环保责任的共识。
为了更好地促进老百姓的参与激情,各地还广泛实施“积分兑换”工作法。积极探索“智能化+”技术,仙居县淡竹乡下叶村、三门县健跳镇盖门塘村等相继开发智慧垃圾分类系统,定制二维码垃圾桶,推行一户一码,根据农户分类情况,生成虚拟币,存于农户名下,农户可使用虚拟币到指定的超市购买商品,或到垃圾处理终端购买肥料,充分调动了农户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并且,在镇、村两级探索设立农村垃圾“三化”处理预算基金,乡镇(街道)预算基金从保洁员工资报酬中提取,约占保洁员工资报酬预算10%左右,专门用于分拣员二次分拣的到位率;村级预算基金从村级集体经济中提留,专门用于农户美丽庭院创建和垃圾分类的奖励。
“刚开始开展工作很难,老百姓不是很理解,但我们耐心讲解、家家户户去走访,讲方法、讲道理,如今,不再是我们扯开嗓子呼吁大伙儿进行垃圾分类处理,乡民们已经渐渐。